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刘海民
领域: 人力资源  运营管理  领导艺术 
地点: 北京 房山
签名: 得团队者得天下!更多信息请关注个人微信公共平台:teamlqm2019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1125
  • 博客访问:3400483

博客统计

文章:4篇 相片:14张
视频:0个 资料:5个
评论:-1个 课程:0个
点击:3400483次
RSS订阅

留言列表

黄永东 2010年06月15日:
祝刘老师端午幸福如龙舟水,滔滔不绝!



黄永东祝福
肖伟亚 2010年06月15日:
端午节快乐!
宋晓飞 2010年06月15日:
节节高,日日好!



祝刘老师节日快乐!
佟天佑 2010年06月14日:
节日共享!
赵文家 2010年06月04日:
感谢刘老师光临,多加指导!
侯勇 2010年06月01日:
感谢光临,欢迎指教!
王若文 2010年05月24日:
感谢海民经常光顾和指导博客。“真想一晤”很简单,我常常去(或者说回)北京,下次来了我电你,你把号码发给我13902444488。
单泠璇 2010年05月15日:
听闻先生3日授课,受益匪浅 然 亦觉意犹未尽。先生博闻广识,授课旁征博引,学生十分钦佩。

    日后若有疑问,还望先生不吝赐教。
刘海民老师 于 2010年05月16日 回复:
泠漩,欢迎来访,谢谢您,过誉了,还当更加努力才是。欢迎有空常来,共同切磋。海民
王若文 2010年05月02日:
海民五一快乐!
黄天泽 2010年04月07日:
刘老师,你好,很高兴认识你
王卫东 2010年02月20日:
刘老师虎年吉祥!
侯勇 2010年02月06日:
高官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知,高知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虎年到,祝你开心每一天!
周太平 2009年11月27日:
您好,我叫周太平,善长物流管理、流程管理和行销管理咨询。

QQ:398 095 629

更多分享尽在以下博客:

zhoutaiping.blog.163.com,

zhoutaiping.chinaceot.com。
吴昊天 2009年11月20日:
欢迎加入\"中国职业经理人原创培训联盟\"
总裁网友 2009年08月04日:
刘海民老师:

    您好!

    请您有时间浏览一下www.yongrencankao.cn,用人参考网,其中《天天向上》频道中的《老板御学堂》愿和您真诚的合作,共同开展各种形式的推介活动,以期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共赢。敬请留言,多提宝贵意见,我们会进一步跟您联系。打扰。期待您的回音。

                                                《用人参考网》运营团队
王若文 2009年06月08日:
海民老师:您的修养和感悟细致入微,跃然纸上,教人知行知止,很受启发。



王若文8/6-2009
王明喜 2009年06月05日:
欢迎先生加入《周易》禅修社,本社的宗旨是自修、自悟。您在博客发表文章时,在发文的下方有《周易》禅修社提示,用鼠标选定,既能同时在“《周易》禅修社”里看到您的观点。也可以直接在社里的主页发表观点,直接点开“写文章”页面即可进行。您学习《周易》原文时,就是在向古代的圣贤请教;您在读其他“社员”的文章时,也是在和该进行“社员”交流。您发表文章时,就是和其它的“社员”表明您的观点。同理您在观察万物类象时,也是在与万物类象进行实际的对话。《周易》是中国文化经典,她博大精深能通天地万物,精断世间的吉凶祸福。但不能视为“典要”,因为《周易》是“唯变所识”,不是一个能直接引用的“公式”,要靠个人的“悟性”来完成。进入《周易》宝库大门的钥匙,就藏在您的学习过程之中,过程是您的逐步禅悟阶段,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您有些观点很有特色,祝您成功。
刘海民老师 于 2009年06月07日 回复:
谢谢先生来访,指教,海民会用心,加油。
参考 2009年05月12日:
知识与真诚

  今天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却也是智慧贫乏的时代。知识与智慧的分野何在?知识来自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及人事,都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细加研究,找出普遍的与系统的原理。智慧则涉及我们自己的主体在内,是主体的处世态度,是需要主体灵活运用的生活哲学。

  知识与智慧的区分关键,在于“真诚”。孔子曾经教诲子路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明白指出:人的知识有其限度,因此不宜强不知以为知,如此才能虚心受教,继续走在正确的求知之途上。

  进一步来看,孔子的重点在于“真诚”。一个人唯有经常作真切的反省,才能清楚自己的所知与所不知;并且,坦白承认自己的限度,需要极大的勇气,这种勇气同时也正是由知而行,进而知行合一的动力。知行合一,是我们由知识提升转化到智慧的不二法门。

  现代人智慧贫乏的原因何在?因为许多知识已经沦为使人眼花缭乱的资讯或新闻,连客观性与正确性都成了问题,更不必谈知行合一的可能性了。久而久之,真知与假知的界限模糊了,人们也无法分辨自己是知还是不知了。于是,落实在行动上时,往往只是一窝蜂与赶时髦,根本不曾考虑到主体的真诚与体验。如此一来,智慧自然显得陌生疏远了。

  为人之道,首在真诚;为学之道,亦复如此。唯有以真诚的态度求知,才能日有进益,才会努力身体力行,也才可接近智慧之门。事实上,当一个人坦承自己无知时,往往正是真知的开始。如果能够保持学习的心志,像孔子到了晚年还能"学不厌",那么主体的智慧与人生的境界自然会日渐开阔与高雅的。

刘海民老师 于 2009年05月13日 回复:
先生所言,海民已悉知,极是!
参考 2009年05月11日:
《易经》有五种学问--“理、象、数、通、变”。“理”是哲学的,《易经》每一个卦,背后皆有其哲学道理。“象”,一件事物,一个东西,都有它本身的现象。比如虚空,也有它的现象,空空洞洞,不可捉摸。每一种现象的发生,必须有其形成的哲学道理。而这“理”和“象”二者,也可以借数字符号来表达、整理。那便是“数”了。“理”、“象”、“数”是《易经》三个根本所在,必得将之透彻研究后,才知道“通”,只知“理”,不通“象”、“数”;只知“象”、“数”,不通“理”,都不行。要样样深入,全部融会贯通,方能达“变”,方能洞烛机先,随时知变、适变、应变。知道变,而能应变,那还属下品境界。上品境界,能在变之先,而先天下的将变时先变。等到事情已经迫在眉睫才变,那也恰恰只合于变通而已。
刘海民老师 于 2009年05月11日 回复:
先生:虽然不知道您是谁,但先生所教之言,深有同感,小有所悟,这更引导海民深入学习易经的愿望。谢谢您,我的邮箱 lqm2019@sina.com,如蒙不弃,请先生适时留下联系方式,以便多多请益。  ----刘海民敬上
孙岚 2009年05月03日:
海民老师,自从看到您的留言,就开始关注您的博客
刘海民老师 于 2009年05月03日 回复:
谢谢孙老师,在讲师推广方面,还请多指教 :)
«123 4 5 » »页码: ( 4/5 总页数 ) 共81条/每页20条
我的留言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