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王荣利
领域: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领导艺术 
地点: 广东 深圳
签名: 中国公司法务研究***人

民间反腐败***律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1023
  • 博客访问:2920118

专家文章

西部地区还是沿海地区更适合青年律师成长? 2009-09-10

标签:

西部地区还是沿海地区更适合青年律师成长?

《法制日报周末》2009年9月10日第十二版

 

     ■话题背景■
 

  近年来,随着律师事业的发展,律师业内的竞争日益激烈,青年律师成长中的压力也日益增大。关注青年律师的成长,关注青年律师的未来,已是中国律师行业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


  国内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法律环境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律师的地区间流动,也导致了国内律师分布出现严重失衡。目前,中国约15万名律师,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大中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而西部及欠发达地区律师所占比例相当少,甚至还有约两百个县没有一名律师。


  一方面西部地区律师缺乏,许多法律服务无法得到满足,另一方面大城市和沿海地区律师云集,竞争激烈,许多青年律师面临着案源危机。在这种背景下,青年律师扎根西部地区更合适?还是到沿海地区闯荡求发展更有前途?到底是西部地区更适合青年律师的成长?还是沿海地区更适合青年律师的成长?这些问题不仅让青年律师困惑,甚至也让律师管理机构困惑。


  8月15日,在成都举行的第八届中国律师论坛闭幕式上,成都律师辩论队和深圳律师辩论队围绕着上述问题展开了精彩辩论,将大会气氛一次次推向了高潮。


  为了使青年律师更多了解西部地区和沿海地区律师事业发展的状况,有助于他们作出更好、更加理性的选择,《法制日报周末》特邀参加过“第八届中国律师论坛”律师辩论赛的两位获奖选手,以及分别来自西部和沿海的两位资深律师,再次就上述问题进行深度讨论,并特邀长期关注中国律师事业发展的《中国律师》杂志原总编辑刘桂明予以点评。

西部地区还是沿海地区更适合青年律师成长?

■本期主持人:

    王荣利:《法制日报周末》记者

    黄希韦:《法制日报周末》实习生

 ■本期嘉宾:

    刘星(四川泰益律师事务所律师,成都律协青年律师工作委员会委员,第八届中国律师论坛最佳辩手)

    杨乾武(北京市德恒律师事务所深圳分所律师,第八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辩手)

    陈贞学(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律师,全国律师协会民事法律业务委员会委员)

    邱旭瑜(广东卓建律师事务所律师,深圳市律师协会律师文化建设委员会副主任)

    刘桂明(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秘书长)

 1 无论西部还是沿海、青年律师还是老律师,都存在案源少的问题

  主持人:对于律师来说,案源就是律师的工作之源,也是律师的事业之源和收入之源。目前,许多律师都面临着案源危机,青年律师尤甚。在此情形下,西部地区和沿海地区,哪个地区青年律师更容易获得案源?


  陈贞学:目前,无论是西部律师还是沿海地区,青年律师或者名律师、老律师,其实都存在案源少的问题。
  就青年律师而言,各地并不存在太多的差异。西部地区虽然发展滞后,但法律需求与法律服务人员少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因而青年律师经过不太长的实践之后,案源应不存在问题。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法律服务需求量较大,但法律服务人员也多,会出现僧多粥少的情况。从绝对量上来看,沿海青年律师获得案源的机会要好一些。


  刘星:能否获取更多的案源,和两个因素相关。其一,青年律师自身竞争力的强弱;其二,案件自身特质与律师的收费诉求。
  就第一个因素而言,获取案源的能力,本质是青年律师在内部竞争中能否具备竞争优势,而竞争优势和资源占有,对于青年律师获取案源互为表里、相辅相承。在西部,律师行业整体资源分配格局相比沿海更多地向青年律师倾斜,占有更多资源的青年律师必然在行业内部竞争中更具有竞争优势,有利于他们获取案源。
  就第二个因素来讲,西部的案件相比沿海呈现出标的小、案源分散、收费空间差异大的特征。标的小有利于青年律师参与竞争,案源分散使得资深律师客观上不可能将案源全部收入囊中,而收费空间存在较大差异让资深律师基于有限精力主动放弃收费较低的案子,这恰恰让青年律师获得成长锻炼的执业机会。


  杨乾武:对于一名律师而言,案源的多少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整体的机会,另一个是机会如何分配。
  首先,就整体机会而言,尽管没有权威的数据支持,但我想大家都不会否认,沿海地区的机会要多于西部。
  其次,机会如何分配的问题。有的律师同行会认为沿海的市场蛋糕虽大,但竞争更激烈,青年律师可能分不到蛋糕,实际上这是错觉。资深律师案件做不完的时候,就需要找青年律师合作,这种合作有的时候是聘请青年律师作为助手,更多的是进行个案合作。资深律师与青年律师的合作更能体现优势互补。青年律师在精力、时间、教育程度、新兴技术和外语等方面比较具有优势,很多新型案件以及涉外类案件的客户也更愿意选择青年律师。
  所以,律师业越发展的地方,青年律师也会发展的越好。正是在这样的事实召唤下,许多青年律师选择了到沿海发达城市执业。


  邱旭瑜:无论沿海地区还是西部地区,年轻律师都面临着案源的困惑。但从现实状况来看,东部律师的竞争比西部可能更激烈。
  首先,沿海地区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基本完成了由传统的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转型。对于律师来说,当然在陌生人的社会里获得案源要比熟人社会难得多,付出的代价也会更大。
  其次,东部沿海地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利益的交换。而西部地区的人文环境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利益关系,传统社会中的各种关系要素时刻都在发生作用,如熟人、朋友、同宗、同乡、同学、同事、战友等。所以在西部地区更容易依靠这些关系获得支持和帮助,而在东部沿海地区就很难有这种优势。
  再者,东部沿海地区由于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的作用,律师、司法机关以及当事人的关系日益复杂,简单的服务以外往往都会包裹着层层复杂的利益关系,年轻律师很难打破这种利益关系格局,总有斗大的馒头没法下口的感觉。而在西部地区相对来说就比较简单一些,更多的是一些人情上的交往,利益关系远没有沿海地区复杂,相对比较容易获得案源。
  总的说来,东部沿海地区,年轻律师的生存竞争远比西部激烈,尤其是在内地律师不断涌入后,竞争更为残酷。


  刘桂明:谈到青年律师的成长,案源显然是一个首先必须面对的问题。对此,四位律师各有侧重地发表了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陈贞学律师作为西部发达城市的资深律师,他的观点显然更客观、更公允一些。身处沿海深圳的邱旭瑜律师,对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均有研究,能够站在理性的立场来看待这场青年律师成长与发展之争,认为东部律师的竞争要比西部更激烈一些。
  不难看出,四位律师的共同观点是,不论是哪里的青年律师都有案源的危机。问题的关键在于,谁最早突破危机谁就最快获得案源。
  总之,地点可能是一个影响青年律师案源的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决定性的主要因素还在于青年律师自身应当具备的职业素质与把握机会的能力

 

2 青年律师应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地方

  主持人:从律师行业来说,西部地区和沿海地区不仅存在业务类型上的差异,也存在律师事务所管理模式方面的差异,同时还存在着执业成本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对青年律师的成长分别有何影响?


 


  杨乾武:我的看法是,第一、从业务类型上来看,沿海地区的新类型业务要更多一些,比如说涉外案件、知识产权案件等,而这些案件更适合外语较好、知识结构较新的青年律师。实际上,法院里主审知识产权案件和涉外案件的法官也大都是年轻法官,这是同样的道理。因此,从案件类型上来说,沿海地区更有利于青年律师一展身手。
  第二、从律师事务所的管理模式看,在沿海地区也很多元化,尤其是有很多实行公司化管理的律师事务所。这类律师事务所也比较适合刚刚步入社会的一部分青年律师的发展。
  第三、从执业成本方面看。不可否认,沿海地区的执业成本普遍比西部高,这主要是房价惹的祸。但是,看一个行业的发展更多是看经济效益,沿海的成本是高,但是这个成本不会把青年律师挡在门外。一旦入门后,沿海律师的收入相比西部律师而言也比较高。从收入和成本的性价比来看,这个成本还是比较值得的。


  陈贞学:我认为执业成本对律师的成长影响不太大,正如富家子弟和平民子弟都有可能成为栋梁之材的道理一样。关键在于青年律师如何对待自己的职业。西部律师不乏专业内的佼佼者,沿海地区也有不少的平庸者。
  管理模式则对青年律师的成长有较大影响,好的环境造就英才,坏的环境培养庸才。西北地区和沿海地区的律师事务所管理模式各有千秋,无所谓高下,只是因所而异,与地区无关。


  邱旭瑜:关于业务类型,沿海地区有传统的诉讼业务也有大量的非诉业务,选择的空间比较大,而西部地区则更多的是传统的诉讼业务,非诉业务的空间较小。
  至于律师事务所的管理模式,目前东西部地区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以提成制为主。比较特殊的是深圳的“台位包干制”,就律师发展而言主要还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靠自己个人的能力和影响争取生存和发展资源,律师事务所只有很少的支持或基本没有支持。专业化和团队化仅仅只是少数律师事务所的事。
  当然,在律师的执业成本方面,东部比西部明显地高出很多。这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西部律师生存容易发展难,小富容易大富难,做业务容易做品牌难;而沿海地区的律师,生存难,但只要站稳脚跟就发展很快,大富也相对容易。


  刘桂明:其实,不论是资深律师还是青年律师,目前在西部地区是需要解决生存问题,而在沿海地区则需要面对发展问题。当然,业务类型、管理模式、执业成本上的差异,对青年律师的成长与发展是有不同影响的。这个影响到底有多大?刘星律师说因人而异,陈贞学律师说因所而异,杨乾武律师与邱旭瑜律师说因地而异,应当说这都是经验之谈。
  如何处理与解决个人的全能化与专业化,管理的团队化与台位化,专业的模版化与个性化,团队的合伙制与提成制,则是沿海与西部都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尽管我个人认同刘星律师的观点,但我还是坚持认为,不管是在沿海还是在内地,都需要有效地细化业务类型、优化管理模式、强化成本意识。惟有如此,才能为青年律师的成长与发展提供足够的条件和施展的平台。
 

3 西部地区更有助于锤炼青年律师的职业人格

  主持人:资深律师和青年律师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律师行业的敏感话题。在西部地区和沿海地区,律师行业内部的业务竞争也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律师业内竞争环境也存在差异。如何看待两地的竞争环境?哪里的环境更适合青年律师发展?


 


  刘星:谈竞争环境就必然涉及资深律师和青年律师之间的关系问题,我认为更理性的表述应当是内部的竞合关系。
  因为商业化程度较低和文化相对传统保守,西部地区的这种竞合关系更为平衡和谐,他们的“传帮带”更多地带有小作坊的家族色彩。
  而沿海的竞合关系中,竞的成分大于合。而就合而言,其根本动因也是源于组织内部对于效益的追求,更多地带有商业企业的制度色彩。
  对于职业人格尚未完善,视内在精神家园为生命的青年律师来说,西部的竞争环境更容易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作为独立执业个体的存在,并感受到更多人性关怀,从而凭借情感的体会完成职业责任和使命的传承。而在沿海,竞争环境更容易让青年律师产生无法克服的工具感,深刻感受商业社会的规律,更容易急功近利,在得到成功后仍然陷入一种无意义的空虚。
  西部和沿海地区竞争环境之不同,在竞争的主体、方式、性质、格局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
  在沿海,充分参与竞争的实际上是资深律师,而青年律师因为资源所限只能部分或者切割性地处于竞争市场当中,本质上他们个人并没有能力参与律师业务市场的竞争,自然也不是竞争成果的享有者。沿海律师的竞争更多的是资源、平台、品牌、实力、管理的综合比拼,青年律师根本不是具有独立性的竞争主体。受自身资源、能力、资金的限制,他们很少能直接、自由地参与竞争,更多处于被“平台”选择的状态,而“平台”越来越成为竞争的主体和利益享有者。“平台”发展的背后是资深律师的发展,而非青年律师自身。
  在西部,律师行业的竞争更偏重于个人能力,当事人选择律师普遍是认人不认所。青年律师依靠个人努力获得当事人的认可,充分参与竞争,不仅是竞争的主体,而且也是市场竞争成果真正的受益者。


  杨乾武:首先需要明确一下,律师之间的确存在竞争,但是律师之间也在竞争中相互学习,尤其是在竞争中还存在很多合作的机会。由于青年律师有自己的比较优势,资深律师也会愿意与青年律师合作,尤其是涉及到外语和一些新兴法律事务上。
  我个人的经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我办理的很多案件都是资深律师的案源,主要是因为这些案源涉及到与外国客户谈判、英文法律文书、知识产权或者公众谈判。当然有的也是因为资深律师的业务已经转型了,一些琐碎而耗时的案件也会分流到年轻律师手里。
  我认为律师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合作和共同发展的关系。当然竞争也有,但是大家在竞争中也可以相互学习。向竞争对手学习是青年律师成长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说,竞争对手越优秀,自己也成长的越快。
  沿海地区的青年律师除了可以通过做传统的刑事辩护、婚姻纠纷、劳动争议等案件来了解民间疾苦之外,更有机会接触世界五百强企业带来的国际法律业务,高科技企业之间的知识产权纠纷以及海事海商业务。沿海地区的企业数量、经济总量和国际化程度决定了这里的律师舞台更大。对于新兴的律师业务,如前面所言青年律师具有比较优势,可以成为唱戏的主角。
  总之,沿海地区给青年律师提供了更大的舞台,青年律师在这里也更容易有国际视野。


  邱旭瑜:律师在陌生的环境里执业,需要更多、更好的交际能力和营销能力。
  所以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东部地区更适合性格外向、生存能力强、善于交际的年轻律师来发展,而性格比较内向、生存能力比较弱、不善于交际的人则更适合在西部发展。


  刘桂明:关于资深律师和青年律师之间的竞争关系,在陈贞学律师的眼里是一种公平竞争的关系,在刘星律师的眼里是一种内部的竞合关系,在杨乾武律师的眼里是一种相互学习的关系,在邱旭瑜律师的眼里则是一种性格互补的关系。
  究竟是“带出了徒弟,饿死了师傅”还是“徒弟找不到师傅”?值得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所有的律师认真思考。
  谈到青年律师面临的竞争,有一句我们耳熟能详的话,应很有启发。那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为此,我非常赞同此次“中国律师论坛”辩论时正方成都律师队持有的主张,西部地区更有助于锤炼青年律师的职业人格,从而塑造完美的品格。
 

4 西部地区有利于年轻律师全面发展 沿海地区有益于青年律师专业化发展

  主持人:西部地区和沿海地区,无论在经济发展、社会环境还是法律环境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对青年律师的成长、执业等方面有何影响?西部地区和沿海地区究竟哪里更适合青年律师成长和发展?


  邱旭瑜:东西部地区差异是客观存在着的,对年轻律师的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西部律师生存压力相对较小,东部沿海地区生存压力较大;西部律师发展的速度较慢、空间较小,而东部律师的发展速度较快、空间较大;西部律师在业务发展和操作上比较粗犷、简单、原始,而东部沿海地区律师则比较规范、正式、精炼。
  从人文环境角度看,西部律师来到东部沿海经过一定的适应期后相对更容易适应沿海地区的生活,而东部沿海地区的律师回到西部则几乎无法适应,尤其是错综复杂的人与人之间的拖泥带水的关系。
  现在东部地区和西部地位能给年轻律师的发展空间都很有限,个人发展完全看自身是否具备竞争优势,就是自己有没有明显区别于他人的优势,包括学历、经历、技能,以及个人的能力、品德、操守等。
  至于哪里更适合年轻律师的发展,除了以上的因素外还有个人的价值取向和目标选择。选择东部必须要有勇气和能力面对生存的巨大压力,及可能面临的失败;选择在西部发展,要面对业务的单调和发展空间的狭小,说白了就是要能够抵御大富大贵的诱惑。


  杨乾武:经济越发展,律师业也越发展。这是因为经济的高度发展,推动了法治的进步,老百姓和企业的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更强,对法律也更有信心,有了问题更愿意找律师解决。
  以深圳为例,普通工人每年提起的劳动争议案件占到全国的十分之一。深圳的劳动法实施情况在全国都是比较好的,但这里的工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更强,所以发生争议更多。深圳市总工会聘请了律师团为工人维权,政府采购律师服务,这种方式走在全国的前列。
  因此,沿海地区的经济环境、人文环境和民众的法治意识以及权利意识等方面相比西部地区而言,更有利于青年律师的发展。
  我说沿海更适合青年律师的发展,不是说西部就不适合青年律师的发展,相反,有些青年律师因为个体的差异可能会在西部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舞台。


  刘星:沿海在经济发展、社会环境和法律环境方面,相比西部都更有优势。律师提供法律服务,区域整体优势,尤其是经济优势,对于行业发展有巨大促进,所以沿海律师行业也的确比西部更有前瞻性。
  但是,很多的青年律师去了沿海之后,觉得事业发展并不像自己认为的那么顺利,甚至存在颇多无法逾越的障碍,这是因为他们当初看重的所有外部优势都未必直接促进于他们个人事业的发展,而必须经过资源的再分配。
  在沿海,经过资源再分配和行业内部竞争的调整,外部的优势更多地落在了资深律师的身上,留给青年律师的资源和空间并非想象的那么大。而大量青年律师的不断涌入,使得原本有限的资源被越来越多的青年律师争抢,过度的竞争并不利于青年律师的事业发展和职业人格的完善。
  另一方面,沿海商业化程度更高,更容易让青年律师形成“金钱至上”的价值观。这对于以追求公平正义价值的律师来说,是根本性的伤害。青年律师原本就还不成熟,身处其中更容易急功近利,要坚持非金钱的价值观不是不可能,但相比西部更为艰难和代价高昂。
  西部虽然相对落后,看起来有利于青年律师的条件似乎更少,但恰恰是这样的转型和当下的不规范,给青年律师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陈贞学:西部地区对于年轻律师的全面发展有利,沿海地区对于青年律师的专业化发展见长。因为西部地区律师少,客观上要求律师承办各类业务的机会多,沿海地区律师多,客观上要求律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才能生存。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进程,西部地区对于年轻律师提供的未来发展空间巨大。而当前,沿海地区对于青年律师提供的发展空间要好些。
  哪里更适合青年律师发展,则要看青年律师的目标选择,如果从社会责任、事业发展角度看,西部地区更适合,如果从经济利益角度考虑则沿海地区更好些。
  在我看来,具有中国特色的律师制度,要求无论是资深律师还是青年律师都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国家不强大,西部和沿海都一样会减少法律服务需求,个人发展得再好,也会“英雄无用武之地”。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应当成为年轻人的志向,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应当是年轻人的选择。未来是青年人的,未来需要青年去创造。


  刘桂明:我一直认为,一个律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决定一个律师更适合从哪里起步、在哪里成长、到哪里执业、去哪里发展的重要因素。
  参与本次讨论的四位律师,不难看出,刘星律师和杨乾武律师分别属于西部地区和沿海地区青年律师中的佼佼者,他们各自分别在西部和沿海找到了自己事业发展之路,他们的观点未必具有普遍的代表性,他们的观点可供青年律师参考。而陈贞学律师和邱旭瑜律师,作为资深律师,他们有着更加全面和深刻的体验,他们的观点则值得青年律师好好思考。
  四位律师的观点虽然各有差异,但基本的共识还是很明确,那就是青年律师的价值取向和职业追求决定其成长发展之路,地区差异未必是决定性的因素。对此,我深有同感。所以,“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虽然是一句广告词,但对青年律师来说也许是一个合适而有效的激励。

http://www.legaldaily.com.cn/zmbm/2009-09/10/content_1151833.htm

  陈贞学:公平竞争应当是社会的主流,恶性竞争则会自吞苦果。这种竞争,无论西部地区和沿海地区都存在。问题在于青年律师作何种选择。一颗小树在空旷的田野上成长较快,但也易夭折;一颗小树在森林里成长较慢,但危险也小。西部地区容易使青年律师较快作出社会成绩,沿海地区易使青年律师较快走入专业领域。
  刘星:就业务类型而言,两个地区实际上都还是个人全能为主。但就律师行业发展阶段而言,沿海领先西部一步,已经过渡到全能团队打造的阶段,公司化的管理模式逐步被大所接受。而西部律师事务所对此基本处于理论探索阶段。基于两个地区律师事务所管理模式的这种差异,沿海已经具备打造全能团队的基础,而西部更适合形成全能个体。
  因为缺乏规模效应和有效整合、高效管理,依赖单打独斗,因此西部律师就执业相对成本而言,比沿海更高。
  这中间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两个地区律师事务所追求效率的不同方式对青年律师的影响。沿海律师事务所的趋势是大规模、高平台、模版化、标准化管理,追求效率很可能会压缩青年律师自由发挥的空间。而西部律师事务所尚未形成这种机制,不规范的管理固有其弊端,但对于创新能力较强的青年律师而言,也许更有利发挥其开拓性和创造性。
  当然,所有的优势和条件,都是因人而异的。概率对于个体的选择,其实毫无意义。青年律师还是应结合自身实际综合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地方。

推荐
中国公司法务研究***人 民间反腐败***律师
类别:职业规划 |   浏览数(3161)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